蓝天观察04 对标经典,东旭蓝天生态环保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组合拳”

发布时间:2019-05-13

组合拳 有力量

640.webp.jpg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这些新变化让国家战略与民众生活的日常关切同频共振,令人憧憬,也更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理念的转换。

这些年,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美好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生态环境已经不仅关系局部地区的繁盛,更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建设“美丽中国”,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健康的前提,美丽的景观是发展的基础。

东旭蓝天创新思路,独树一帜,将“环保技术”和“景观设计”有机结合,通过环保技术勘查和污染机理研究,因地制宜地设计工艺并实施治理。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当地水文、植物美学和空间营造等多维关系的和谐处理,“量体裁衣”的景观设计规划兼具设计品位与自然美学的完美融合,进一步建模预期效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定位提亮城市印象。

环保技术&景观设计

流域治理 关乎民生
河滨蜿蜒 景观相拥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类活动引发的生态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水环境问题是生态问题中的焦点,如河道水污染影响公众健康,河道工程建设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两岸景观,均与河流生态保护存在矛盾,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修复河流受损水体,恢复流域优美景观已成为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内容。

流域治理区别于传统的“点源污染治理”理念,是通过介入一个流域整体的水污染治理业务,形成上下游污染同步治理的格局。继“水十条”后,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建城〔2015〕130号)、《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环办函〔2015〕178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文件,“河长制”明确了责任体系,黑臭水体治理标准明确,政策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全国流域治理市场迎来更大的机遇。

流域治理案例解析加冷河生态修复项目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经验,新加坡加冷河生态修复项目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6372645063268295119865163.jpg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建国初期,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带来水污染、洪涝、干旱等若干环境问题。新加坡将天然河流系统大规模转变为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以缓解洪涝灾害,加冷河也不例外,通过工程技术进行硬质处理,改为混凝土河道。洪涝灾害在当时得以缓解,但笔直的运河随着时代发展出现许多问题,与周边景观相容性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因此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实行了“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加冷河生态修复便是该计划的旗舰项目之一,改造目标为“打造新加坡绿色城市基础设施新篇章”,既要满足本身的防洪功能,又要促进景观品质提升。该项目综合了公园的翻新以及加冷河混凝土渠道升级,崭新、美丽的软景河岸景观使人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水体。

该项目于2007年开始设计,2012年建设完成,加冷河从笔直的混凝土排水渠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河道长度也由2.7km变为3km。河道沿岸主要通过绿化设计提高生态功能。在河流改造过程中保留受影响树木总量的30%,移植到其它场地。水中种植出水植物,形成荷花群等群落;河边设计草坪缓坡,提高亲水性。同时,生态绿化设计也可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创造鸟类及其它动物在不同公园间的运动通道,促进生物多样性。

加冷河河流生态修复项目是热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河流改造工程,也是热带地区首个应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的河流自然化项目。进行生态修复后,河流与公园融为一体,河流水质改善,景观品质提升。我国河流生态修复起步晚,该案例可为现有的大量亟需进行的河流生态修复提供良好的借鉴。

6372645064505234549984531.jpg

济宁环城水系项目

济宁环城水系项目包括了龙祥河、洪山河两条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包括防洪总体规划、河道护岸的建设及河滨公园的整体打造。项目全长12公里,综合了水利、园林、市政、环保等多个专业,通过统筹考虑全域防洪规划,连接河湖、更新渠化河床、打造河滨公园,最终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环城河滨景观绿廊。

河道治理前,水质、淤积、防洪、景观效果方面都存在问题。项目设计之初,针对洪山河上游段落进行了清淤设计,并集中处理洪山河水质,沿岸按照20年防洪标准进行提升设计,景观进行花园化设计。在综合提升设计之后,项目塑造为“两河、八区、16大节点”,并形成“瀛台揽胜”、“列岛浴风”、“樱林芦影”、“彩枫叠翠”等十大河道特色景观。同时,把“美丽乡村治理”、“河岸田园综合体打造”、“城区河岸景观夜景亮化界面改造”、“城市休闲文化主题节点串联”等课题有机的衔接融汇在一个项目的综合治理过程中。从而,使环城水系项目系统的解决了以上系列问题,并形成了城市外围优质的滨河景观风景廊道。

项目建成之后,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河道四季景观,同时,以河道为载体,城区也举办了24节气活动等文旅项目。四季景观包括春季的樱花节、夏季的碧荷节、秋季的银杏节、冬季的冰灯节。而24节气活动则把当地的曾子文化、微山湖文化、水浒文化、农耕文化、剪纸文化、曲艺文化、麒麟文化等相结合,形成独具嘉祥特色文化的滨河文旅活动内容,提升了河道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城区厚重的文化底蕴。通过河流的治理改造,彻底改善了城市的综合面貌,使水之灵性与城市文化底蕴相辅相成,塑造了城市发展的崭新名片。

6372645065319181411564876.jpg

流域治理项目关键点环境保护角度

发挥东旭蓝天在环保领域控制和解决污染问题的优势,结合雨污分流措施,利用生态科技及多种生态生物方法提高整体治理区域的水质。如:DH生物净化器、DH净化箱、DH磐石生物膜反应器、农村厕所、旅游厕所、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等。

6372645066588540436356354.jpg

景观设计角度

结合环保治理成果,发挥东旭蓝天规划设计在河道空间塑造方面的艺术作用,打造植物形态色彩层次丰富、生态景观效果突出、文化空间节点布局合理、竖向平台观景空间串联的高品质河道景致。同时,对于有行洪要求的河流按照区域整体防洪规划计算河床断面数据,保证河流行洪能力达标。

河流形态方面,在地域宽阔的郊野段落可采用草坡缓坡河岸、原生态河底,较宽处还可结合湖体、湿地等增强河流雨洪调蓄和水体自净能力;恢复周边植被,构建良好的动植物栖息环境,整体上保持河流自然原貌,使之与周边农田、村庄风貌相协调。在用地紧张的城市段落,河岸坡度较陡,建议以生态工法技术取代传统硬质混凝土建造护岸及河底,保证结构稳定和可持续性、生态性;同时结合水位打造多级亲水河岸,在河流两侧预留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河滨公园、设置多种活动场地,为市民提供亲水及活动场所。

6372645067856574856446004.jpg

6372645067880290668673716.jpg

文旅开发角度

发挥东旭蓝天在文旅策划设计方面的优势,梳理和提炼当地文化亮点,结合文旅开发策略,整合景观资源,把可塑造的旅游优势资源与河道亮点段落相结合,适当的进行主题文化旅游开发,打造特色风景区、湿地公园甚至民宿、小镇等可供游览的区域,使美丽的河流风貌成为旅游开发的助力。但需特别注意旅游开发的管理,严格控制污染,设置河流及湿地保护线,界定人类的活动范围,保持原有生态平衡,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

“让天更蓝,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最简单质朴的热爱与追求!